关于《实验室安全文化》
统计显示,98%的事故是人的因素造成。因此人们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否则“安全文化薄弱”,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态度、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缺失,是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塑造良好学校形象的关键因素。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安全理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态文化等。
安全理念文化,指从校领导到一线师生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和理念,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观念,能够引领师生更好凝心聚力。
安全行为文化,指师生的安全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并带有群体特色的行为方式。
安全制度文化,指保护实验室资产不受损失和师生安全健康而形成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促进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反映,包括安全防护用具、实验环境以及安全标志、宣传品等,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的硬件基础,起到保障作用。
实验室安全文化的核心为“造就本质安全的人”。以本质安全的人促进实验室的本质安全,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安全环境。结合高校实际开设学科,厘清抓建思路,做到“优理念、建机制、明对象、抓落实”。
优理念:应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愿景及核心价值观,营造嵌入式安全文化宣传环境,引导规范实验师生的安全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安全价值观。
建机制:要着力建立规划引导机制、全员覆盖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培训交流机制等一整套工作制度机制,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明对象:依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学校领导、一线管理人员、实验师生等角色分工,明确安全文化建设责任,提出针对性的策略要求。
抓落实:构建科学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落地见效,使全体师生员工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